摘要:高校作为反邪教治理的重要阵地,其思政教育是学生思想建设的主战场,通过思政教育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能有效防止邪教向高校渗透。随着邪教新模式新形态的出现,高校在反邪教治理中存在治理方式单一、治理力量薄弱、保障机制滞后等问题。如何在高校有效推进反邪教治理?以思政教育为纲领,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保障机制为依托,努力实现高校反邪教治理范式的结构性优化具有重要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以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鼓吹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从其组织形态和运行原理来看,邪教大多是以传播宗教教义、拯救人类为幌子,散布谣言,且通常有一个自称开悟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教主,以秘密结社的组织形式控制群众,一般以不择手段地敛取钱财为主要目的。
高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教育层次,承载着大量教职工和大学生(含硕博研究生等),是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人才高地。邪教组织为谋求高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大对邪教痴迷人员的宣传蛊惑,千方百计向高校渗透,妄想借助高级知识分子的能力和影响抢占高校这一重要阵地。
为斩断邪教黑手,党和国家迅速部署 ,各地高校通过采取建设思政金课、普及反邪教知识、完善思政教育方式等多元化措施,加强思政教育,进而以思政教育为引领,以反邪教为抓手,优化高校反邪教治理范式。
二、思政教育在高校反邪教治理中的规范作用
思政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在高校反邪教治理中需要向高校师生普及反邪教知识。这是精准识别邪教、有效防控邪教的规范要求。
思政教育形式多样,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可以直接普及反邪教知识。比如从宗教与邪教的辨识出发,并与我国宪法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相结合,让大学生明白我国法律保护的是信仰或不信仰合法宗教的权利,而非变质溃烂的邪教。
由于受后现代主义、市场经济以及虚拟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的政治、道德、思想等方面的信仰正在呈现弱化倾向 。对科学的信仰弱化,使得邪教有可乘之机,从而趁虚而入,因此思政教育需要结合反邪教的痛点,加强大学生传统信仰的科学化。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根源上防范邪教渗透。
将反邪教知识纳入思政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反邪教意识,许多课程都可以成为反邪教的桥头堡 ,经过思政教育的洗礼,有助于高校开辟反邪教的新阵地,创新反邪教治理模式。
三、思政教育下高校反邪教的治理困境
(一)治理方式单一且教育方式传统
目前,高校的反邪教宣传教育模式,基本采取传统方法,比如较为固化的宣传阵地,宣传方式单一。虽然随着新媒体的传播,反邪教知识的普及方式也有所优化,但总体从接受度、趣味性、引导性来讲,仍然存在一定不足。而邪教组织可能会通过境外势力,迷惑性的包装蛊惑涉世不深又满腔热情的大学生,隐蔽较强,往往导致大学生可能无意中就被发展为了“信徒”,甚至成为邪教的帮凶。
在高校的专业教育模式中,主要通过专业课程大纲和教案等引导大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术训练的实操。大学生往往对专业课程更为上心,但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无神论和反邪教教育却缺乏兴趣和意识。同时在该类思政课程中也往往不易出彩,恐落入传统窠臼。
(二)治理力量松散且机构队伍建设滞后
足球365官网正规吗_365bet赌场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
高校反邪教的治理力量主要由宣传、统战和保卫部门为主导,在学生集中的二级学院,却往往因为机构、人员等原因无法与学校配对,治理力量相对分散。在反邪教的治理中无法形成有效合力,不易对大学生起到真正有效的反邪教普及和教育。
在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层面的官方机构与校内大学生反邪教的自治团体、与外部反邪教的社会力量往往联络较少,容易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治理,也无法交流借鉴更多的经验教训。反邪教教育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一般而言反邪教教育人员通常仅仅是兼职人员,其自身也有大量专属事务,无法分出更多时间精力专职开展反邪教教育工作,影响反邪教教育专业队伍的战斗力和长远发展。
(三)治理经费有限且保障激励机制建设不足
高校主要承担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基本任务,所以在教学科研领域经费较为充裕,在反邪教教育方面,相关经费较为紧张。反邪教教育的相关课题项目的申报研究可能会成为较为重要的经费来源,但这种课题项目的短期性和反邪教教育这一长期系统工程,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强化反邪教教育的治理模式,需要完善配套的保障激励机制。比如在反邪教教育中融入思政亮点,通过对大学生三观的构建甄别邪教,并提取和形成先进经验,这种反邪教的治理方式需要类似的保障激励,才有助于保护和激发高校反邪教治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四、思政教育图景下高校反邪教的治理范式
(一)以思政教育为纲领,固化反邪教治理矩阵
反邪教归根结底是反对邪教对人们思想意识的侵蚀和蛊惑, 因此以思政教育为引领,高校反邪教教育和治理才能得到有力的落实。一是治理方式上,创新优化反邪教宣传治理载体和模式,在运营传统手段宣传教育时,适时加入趣味性、时尚性,提高大学生的可接受度,制作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同时广泛运用新媒体发布权威性反邪教知识,把握反邪教治理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并且加强与网信、公安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监管力度,防止邪教信息渗透。二是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契合上,强化思政课程的适应性,即从学校和教师层面及时调整优化涉及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宗教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教育学习。比如教学方式上力求更加适合当代大学生,提高接受度。专业课教师也应当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和反邪教内容,从而多管齐下,提升大学生反邪教的意识和能力。
(二) 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强化反邪教治理力量
一方面,高校需要高屋建瓴、整体布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反邪教治理意识,将反邪教工作作为常态化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专职、长期、肯干、能干的反邪教治理队伍。另一方面,建立相关部门(单位)联动机制,畅通与校内外官方或民间的反邪教力量的联络渠道。如在校内支持反邪教社团和学生心理疏导等社团的培育,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邪教防控和疏导;在校外以讲座、调研、反邪教社会实践基地创建等方式,减轻反邪教治理成本。
(三)以保障机制为依托,优化反邪教治理体系
通过思政教育引领高校反邪教治理,是一项稳定的系统工程,需要系列保障和激励机制。在反邪教治理体系建设中,经费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支撑,需要拓展经费来源,争取资金预算,并多方筹措资金,借助课题项目、基金会、校友会等专项资金,但要注意防范这些资金来源的合法合规性。同时需要注意建立长期稳定的反邪教治理的全方位网络体系,延伸到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教育,让反邪教的上中下游有效融合,提升反邪教治理水平和能力,斩断其魔爪、清除其根源。
五、结语
新冠疫情对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有着巨大冲击,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邪教组织少不了会伺机兴风作浪。作为反邪教治理重要阵地的高校,也应当与时俱进,通过思政教育的引领,甄别新时期的邪教新形态,坚持育人为本的初心,多管齐下,努力提升反邪教治理水平。(冉强 陈建忠)